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书法绘画

鉴赏|未君:带你读懂绘画的隐秘之境(2)

书法绘画 书法绘画 2022-11-14 09:59

隋朝 展子虔《游春图》(局部)中的旅人

▋“渔夫和旅人”之美

自从观看了由李睿珺编剧并执导,武仁林、海清领衔主演的农村题材电影《隐入尘烟》之后,我的脑海里会经常浮现电影中的许多场景。这些场景看似简单,寻常,无味,尤其是对没有经历农村生活的人来说,觉得“不好看”。但仔细回味这个故事,真的地感动了千万人,感动了我。影片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一对农村最穷苦的夫妻一生的悲惨命运,所有场景精心设计,细致入微,一幅幅充满浪漫而温馨的画面震撼着你的感官,你似乎获得一种从未有过的一种坚定的力量,你真的知道了你来自哪里并将要去往何方,你也似乎明白了,那些无数的画面其实是一幅幅无关技巧的图画,它是那样的唯美,而它却是事关中华传统美学,事关中国绘画的核心思想,那就是每一幅画面都能触动到你灵魂深处。

唐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101.9cm×54.7cm 绢本设色

这部电影于是和中国绘画一样,给人提出了许多问题:绘画作品看什么?绘画作品对于今天的人们到底重不重要?我们到底怎样欣赏绘画作品?我们在欣赏一幅作品时,怎样去读懂作者寄托和隐藏的的各种情怀?在网络与资讯于此发达的今天,我相信这些问题大有人在叙述自己的观点,而且一千个人有一千个人的解答。而我却臆想到千年前的宋画,宋画好在哪里?宋画好看吗?如果单从颜色上去辨别,却不见得好看,但宋画的美,宋画中的美学,宋画因此达到“巅峰”却是何等地任性。绘画史专家高居翰评价宋画:“以惊叹和敬畏的心情回应自然,作品视界之清新,美学之深厚,是后世无可比拟的。”近代画家黄宾虹也曾如此评价宋画:“唐画如面,宋画如酒,元画以下,渐如酒之加水,时代逾后,加水逾多,近日之昼,已经有水无酒,不能醉人,薄而无味。”可见宋画之“高”有目共睹。我和许多痴迷于宋画的人们一样,痴迷宋画,不仅有他独特的时代审美特征,从题材上的多元与全面发展,它的整体风格雄浑肃穆,以及“与自然合一”的理想境界向后延续了千年。从技法上讲,宋人重视写生,体物入微,每一幅作品精工逼真,构图严谨,使人与自然,艺术取得了完美的平衡。更重要的是,在不断深入宋画中去的过程中,它使我们在孤独的精神角落里获得一股无形的力量,获得灵魂的慰藉,获得美的牵引,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唐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局部)中的渔夫

无疑,对于每一位中国画家,我们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描绘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那么,这个世界到底和我们的绘画有什么关联,我们如何创作我们独特的绘画图式。《隐入尘烟》却在悄无声息地一次又一次涌入我的脑海,那些所有我几乎都经历过的场景让我振奋。我同时臆想宋画中的那些“渔夫和旅人”,那些无比安逸地游弋在山水间的人们,如果活在他们的山水间,你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展子虔的《游春图》,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赵干的《江行初雪图》,董源的《夏景山口待渡图》,许道宁的《秋江鱼艇图》,李成的《晴岚萧寺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郭熙的《早春图》等作品一一映入眼帘,我在想,他们是怎样“隐入”他们那个时代“尘烟”中的,这对于我,一直充满着无比的好奇和诱惑。我尽量想多靠近他们,天真地触摸到纸上那些生命的温度。可见,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并非技法而技法,就如宋画一样,绝不是单单以技巧来感动人,而是隐藏在画面深处那些跳出笔墨之外的思想境界,以及那些让人揪心的故事,它往往成为我们通往精神世界的一个载体而非单纯的一个叙事图像。

五代(传)佚名 《雪渔图》 绢本设色 62.1cm×32.7cm

在中国传统绘画作品中,“渔夫和旅人”一直有着特别的意义。山水中的“渔夫”形象可以追溯到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 《史记》中的《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后来,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屈原将《渔父》之故事录入他的《楚辞》中。这是屈原的世界:“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说什么“君子处世,遇治则仕,遇乱则隐”,屈原儒家的价值观使他无法融入那个邪恶横行的世界,那就一跃而入滔滔江水中吧。我似乎渐渐读懂了他的“沧浪歌”之深意,“渔父”原本可以很自由的,完全不受束缚的,既然要获得真正的自由,那就把自己的一切交付给自然,交付给“尘烟”吧。

北宋 郭熙《早春图》158.3cm×108.1cm 绢本设色

我一定是一个无神论者,但也一定相信“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的道理。因为我经常读到宋画中的渔夫和旅人,我都会傻傻地冥思一阵,知道自己其实很难走进去,进去后又害怕深陷其中。从宋画中,我看到了那些随性自由的渔夫,看到了他们隐于江河湖畔,甚至与世隔绝。看到了那些疲惫奔波的旅人,他们隐入那个如同世外桃源的地方。他们虽然过着富足的精神生活,生活朴实而安稳,但他们会是与那个世界格格不入的人吗?或者他们只能求得一方妥协之后才退出历史“舞台”的吗?我或许想得太多了。但毕竟,重重山水间,才是他们放松心灵的地方,才是他们自由自在憧憬美好未来的地方,才是他们养精蓄悦,蓄势待发的地方,他们一生游离在自己的山水画里,就如同我们一样终究难逃现实。我尊重这样一群“渔夫和旅人”就像敬重我自己一样,我也只是这个世界的一粒凡尘。


南宋 马远《独钓寒江雪》26.7cm×50.6cm 绢本水墨

在我放下手中的画笔,看向窗外的时候,我发现,遥远的山水间,原本的渔夫和旅人逐渐消失,那里,只留下一些动植物的身影,像一只奋力飞翔的鸟,像一头即将踏入“桃花源”的鹿,也仿佛,像我自己,我们都在做着“隐入尘烟”的美梦。

未君《雪落归来》 50cm×70cm 2020年

▋去往诗与远方更远的地方

庄子《逍遥游》最吸引我的地方,肯怕是他天马行空的思想。“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我有时想,哪怕是一种臆想,也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好在我曾发表过近百首诗歌,曾被誉为诗人的我似乎有勇气去理解庄子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那是庄子的“诗人”情怀,那更是庄子冥想出的对另一个美好世界的期待。

理解了庄子的《逍遥游》,你或许才能真正读懂宋画中的“渔夫与旅人”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因为我们也一直在冥想,我们用画笔创造另一个美好世界,我们同样在期待,以有限的生命,以生生不息的姿态创造一种隐秘的图式,这种图式,它是有温度的,充满柔情的,充满正能量的。它一定根植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它负载着传统文化中的深刻内涵,它不仅要表现客观存在的山川丘壑之美,更要展现自己主观意象化的生命与诗意的自然。

未君《佛影如来》 134cm×84cm 2022年

宗炳《画山水序》中所言:“圣人含道应物,贤者澄怀味像。至于山水,质有而灵趣,是以轩辕、尧、孔、广成、大隗、许由、孤竹之流,必有崆峒、具茨、藐姑、箕、首、大蒙之游焉。又称仁智之乐焉。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不亦几乎?”宋炳的理论体系对后世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贡献意义非凡,其中有一点我认为是十分重要的,那就是强调只有‘形而上’与‘形而下’融为一体,方能在“妙写”时,才能画好山水画。这与老子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如出一辙的。“形而上”与“形而下”本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在儒家哲学中指无形的或未成形体的东西,与表示没有形的或已成形的东西相对称。它是用来说明“道”(形而上)与“器”(形而下)的关系,即本源、本体和器物、现象的关系。但在中国绘画中,“形而下”一般指画面看得见的,有形的东西,如色彩、线条、构图、笔墨等。“形而上”一般指画面看不见的,却主观存在的东西,比如意境,思想、内涵、观念等。所以,宗炳强调二者相融合为一体才能画好山水画的理论,一直影响中国绘画数千年。

未君《流水遇知音》 138cm×69cm 2022年(私人收藏)

宗炳的“含道应物”是指画家在描绘自然的时候,要有”道“的境界,要求艺术创作从“道”的高度来表现事物;而“澄怀味象”,就是审美主体要有清澄纯净、无物无欲的情怀,要有非功利、超理智的审美态度。我们只有仔细去品味、体验、感悟审美对象内部深层的情趣意蕴、生命精神,我们才能获得最高的艺术体验和享受。我们常说,画山水者,要“胸有丘壑”,要“胸怀天下”,其实这都是从中国哲学的本体产生出的“悟道”体验与审美理想出发的,它是人类最高的一种精神活动。由此可以断定,画家创作的山水画,并非现实中存在的山水,而是芸芸众生中发展成的一种自我观照的世界,这个世界就是通过你的笔墨挖掘出的一种胸中的世界,胸中的山水。通过胸中的山水,挖掘心灵中美的源泉,提供审美中最打动人心的部分,实现自我超然脱俗的哲理境界。

未君《远方有你》 138×69cm 2022年(私人收藏)

苏轼讲:“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如果评画只求形像与不像,那只是儿童的见识。如果写诗只求对事物本身的描述,那也不是高明的诗人。所以,中国绘画绝对不止一个“像”字就可以解读的,而是要求作者抒怀观照,主观地反映出画家的思想、情怀、追求、情趣等精神境界。当然,一幅好的绘画作品,与作品的气韵、好的笔墨、好的构图、唯美的色彩是分不开的,看似“简单”的中国绘画,其实蕴藏着无穷的妙处,蕴藏着作为主题“人与自然”最高的审美意趣。

未君《早春二月》69cm×138cm 2022年

我自然无法逾越庄子“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豪气与胸襟,但我又偏偏想在自己的山水间,遇到“渔夫和旅人”遇到“鹿”或者一只自由的“鸟”。有人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追赶,为什么我们已经很努力了,依然无法追赶到属于自己的东西。大多时候,我们被所谓“天命”悬浮于空中,虽无所惧悬崖峭壁,也无所惧冰天雪地。当你迷路时,恰巧有人给你指明前行的方向,当你惆怅时,恰巧有人带你进入一处开心的乐园,当你遇山是山,遇水是水是,恰巧有人递过来一块踏板,你只要轻轻一跃,就能到达你想去的彼岸。你是一名观赏者,你感恩遇见,在重重叠叠的山水间,遇见勇敢的自己,遇见“旅人,遇见“渔夫”,遇见“鹿”,遇见一个个生命在画家的笔墨中百折不挠的轮回。

未君《山路漫漫》 138cm×69cm 2022年

其中《山路漫漫》是我以往山水构思的一大突破,是我最新创作的以“鹿”为主题的系列作品之一。定居北京15年,我会经常从北京往返于家乡,驱车1500多公里,常常是一个人清晨出发,凌晨到达,这个长途“跋涉”的过程其实让我臆想出许多画面。尤其在深夜开车,开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高速公路上,车窗两边一片漆黑,而眼前的路,随着车灯在无限延伸的同时,感觉公路一点一点在往上翘起来,像开在一条窄窄的“天道”上,像要开往月球的感觉。还有两次“恐怖”的经历,就是途中遇到大雾,我只能跟在大客车闪烁的尾灯后面,一点一点地往前移动,你无法看清服务区的进口,更不要想停下来。我有种“腾云而起”的感觉,心里虽然有点害怕,但我不敢害怕,我没有任何可以依靠或者胆怯的理由让自己停下来。当穿越数十公里的大雾后,无助的心才算安定下来,原来一切都是“虚惊一场”。于是,我在构建这幅作品时,算是把我的经历画进去了,上面是云雾,下面是云雾,一头鹿紧张的走在悬崖之上,只有一块短短的木板可以通过。我想用绘画图式表达我的一种思考,所有的结构关系需神形兼备,所有的笔墨要虚实相生。在刚强的性情表达时,我会常常运用“黑”“白”“灰”来作为我一系列作品的色调。但我的“黑”不会黑得一塌糊涂,看似“死黑”的里面,可以清晰地浮现出许多情景,它是残破的美感,它是悄悄潜入的时光,它是渐变的人生。这是我对于“黑、白、灰”的要求,也是我作品中最为明显的语言特征之一,也是我可以引导观者去探寻的,我的现实生活的一面。

未君《浮生一梦》130cm×73cm 2022年

矛盾的对立,不安的情绪,有时会贯穿我的作品中,我想通过构建我的另一个梦幻世界去探索“人与世界”的关系。一个传统的传承与继承者,我自然会借用传统表现的元素,但我更渴望作品中那种“可遇见的当代性”,在写实与写意,在传统与当代中实现多元性探索。我有时依赖于我的十年文学写作历程来试图切入我的天马行空的情绪。许多名画家曾撰文专门谈及“守正创新”而事实上却又惧怕“出奇出新”的笔墨图式,我一反常态,就如同世人爱看花开,我却独爱落花一样,我总是在基于传统的文化中去寻找奇特与超现实的语言建构自己的笔墨语言。然后,让作品产生对观者的一种折射,并带去心灵奇妙的感受,触动到观者的内心。我期待每一幅作品都有新的灵感的涌现,每一幅作品都在时空的交织中赋予更多丰富而深沉的意义。

我试图把“渔夫”替换成“鱼儿”,把“旅人”替换成“鹿”。我有理由相信,你可以穿越《山路漫漫》《雪落归来》《远方有你》《流水遇知音中去》中去,也可以穿越《早春二月》《浮生一梦》中去,你孕育你的山水,我成就我的山水。当秋叶红了,花儿开了,我们一定相忘于各自的江湖。如果,每个漂泊的游子终究都要回归故里,我会把自己幻化成两半,一半留在你的山水间,而另一半将去往诗与远方更远的地方,毕竟我们都是一心向往桃源的人。

我希望每一幅画,能唤起你的记忆,慰藉你的心灵,当所有的严寒即将过去,我想一切都会变得十分有意义,你至诚至美的眷念,为的就是有一天在某幅画里,找到自己回来的踪迹。

未君 2022.11.13于长沙蜗牛居画馆

作者简介

未君,1973年出生,籍贯湖南益阳,民主党派人士。先后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硕士研究生班及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现生活于北京和长沙,著名工笔画大家林凡先生入室弟子。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中国热带雨林艺术研究院理事,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画家;湖南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副监事长,湖南工商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特聘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工笔重彩画花鸟画和重彩山水画创作与理论研究,在学术理论研究方向特别强调坚实的画史画论和美学基础研究,并富有独到的见解和认识。作品数十次参加国内各类美术作品展出并获奖,在国内举办个人画展多次。多年来,在《视觉艺术》《书画世界》《画界》《南京艺术学院学报》《艺术生活》《艺术中国》《中国书画报》《美术报》等核心期刊和媒体发表学术论文,艺术评论,随笔近百篇。已出版《欲望的城市》《当代美术名家工作室文献研究·紫陌醉羽》《沿着花开的声音去等你》文集三部,及《未君花鸟画作品精选》《未君画集》《名家未君工笔花鸟》《未君唯美白描精选》《未君山水画技法精解》等个人专著画册二十余种。


相关推荐

  • 讴歌新时代——书画名家作品展激情亮相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但是,“每个人都了不起!”看似平实无华的话,却道出了许多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心声。2021年春天来了,中国书画导航网书画家们满怀激情、欣喜、自豪、讴歌新时代,以书画作品祝福祖国明天...

  • 旷代草圣于右任书法展暨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2021年3月18日,为纪念国家文物局颁布书画作品限制出境20周年,由荣宝斋画院、于右任国际书法研究会联合主办的“旷代草圣于右任书法展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荣宝斋画院隆重举行。国家文物局于2001年颁发《一九四九...

  • 张仃焦墨画“离骚”——读《巨木赞》

     来源:收藏杂志  1981年9月下旬的一天,张仃采风来到新疆南部戈壁滩一片人迹罕至的原始胡杨林(现叫“神木园”,已成为著名旅游景点)。面对眼前的奇景异象,画家心潮澎湃,不能自已,无以名状的灵魂颤动,后来记...

  • 齐白石早年画的螃蟹什么样?

    来源:北京画院  蟹 齐白石 北京画院藏  纸本墨笔 轴 134cm ×33cm 无年款  题款:几时休息。白石山翁并题四字。  钤印:木人(朱文)白石翁(白文)  我们都已熟知齐白石画蟹一绝,可与他的虾相媲美,他三...

  • 书法学习创作需要什么

    来源:美术报  在中国人看来,书法不仅仅是写字而已,更是深蕴着民族历史凝成的文化精神和哲理内涵,熊秉明先生曾说:“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的核心”,正是体现了这种思想。  然而,在书法学习、创作的过程中,...

  • 北京画院藏《三阳开泰图》研究

    来源:北京画院  北京画院藏《三阳开泰图》,立轴,绢本设色,纵106厘米,横52厘米,“苏汉臣”款,无年款,钤印三:“汉臣”(朱文)、“赵”(朱文)、“皇十一子”(朱文),花押一。  画面上描绘童子二,山羊...

  • 坐看云起时 国家级技能大师夏瑛的变与不变

      与夏瑛本人的低调谦和如出一辙,我们第一次约访的地点,是在他由车库和地下室改造的工作室里。伴随着爽朗的一声应答,夏瑛绕过一座座由古画摹本典籍堆砌的小山和一只慵懒的猫,来到门前迎宾入座。  养猫、学习...

  • 第27届华夏园丁大联欢,韩宁宁受邀参加了此次活动

    3月26日,以“华夏师说•蜀韵天府”为主题的第27届华夏园丁大联欢活动在成都开幕。韩宁宁老师受澳门中华教育会邀请参加此次活动,并在开幕仪式上赠送亲笔题写的贺词。化作春泥护绿李甘当人梯架金桥行稳致远华夏园丁大...

  • 青海省美协主席王筱丽涉嫌抄袭画作停职检查

     新京报讯(记者 吴淋姝)3月30日,新京报记者从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获悉,经省文联党组研究决定,对青海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王筱丽作出“停职检查”的处理。此前,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青海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王筱丽...

  • 郭洪龙书画艺术欣赏

    郭洪龙字祥云,号卧龙居士。1963年生于河北馆陶,自幼酷爱书画艺术。1976年拜中国书画名家,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蜚声海内外的狂草人物画家汪易扬为师,被收为入室弟子,学习书画和制陶艺术。1984年入中央美院所属中国...